最近,电影《731》的推出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。这部影片揭露了二战时期日本731部队在中国所犯下的惨痛罪行,涉及细菌战和活体实验等骇人听闻的暴行。然而,有些人提出了异议,认为这样的影片会“煽动民族仇恨”,甚至“破坏中日友好关系”。
这种看法初看似乎很理性,但实际上却经不起深入分析。难道揭露历史真相就意味着破坏和平吗?难道铭记往昔的苦难就等同于拒绝和解吗?
731部队的罪行无疑是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,国际社会早已有明确的结论。日本的右翼势力一直试图淡化和否定这段历史,而部分人却认为中国拍摄此类电影是在“煽动对立”,这真是令人费解。真正的友好关系难道应建立在掩盖事实和美化历史之上吗?
德国与犹太人之间的和解,其实恰恰建立在德国对于纳粹罪行的深入反思之上。勃兰特的“华沙之跪”、德国政府的战争赔偿,以及教科书对历史的客观记录,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勇于面对过去的国家形象。相比之下,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模糊态度,成为中日关系难以真正改善的关键障碍。如果连历史都不愿正视,那么谈何真正的友好?
展开剩余61%有些人担心,《731》这样的影片会“煽动民族情绪”,影响中日民间交流。但实际上,只有面对历史,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存在,目的并非是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让后人铭记战争的残酷与珍惜和平的宝贵。
真正的友好关系,不能通过回避历史来维持。在日本国内,也有许多正义的声音,比如作家森村诚一和学者笠原十九司等,他们长期致力于揭露731部队的真相。他们的努力并没有“破坏中日关系”,反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。这说明,只有敢于直面历史的人,才能真正推动和解的实现。
要实现中日关系的真正友好,日本必须像德国那样,全面反省自己侵略的历史,而不是在教科书和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不断挑战受害民族的情感。中国拍摄《731》这样的电影,不是为了煽动敌对,而是希望世界能够铭记这段历史,以警示后人。
如果有人认为“揭露历史=破坏友好”,这恰恰表明他们对“友好”的理解是扭曲的。真正的友好,不是对历史视而不见,而是共同面对、共同反思、共同走向未来。
《731》电影的上映,不是破坏中日友好的工具,而是唤起真正和解的契机。只有直视历史,两国关系才能在诚实与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。那种回避真相的“友好”,不过是空中楼阁,经不起时间的考验。
发布于:山东省